第十五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CICI2018)今天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今天上午举办的“CICI青年论文竞赛”是本次大会的热门环节,大会主席陈韵岱教授出席并致辞。主办方希望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为青年才俊搭建切磋技艺、彰显风采的舞台,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深入贯彻并推广精准医学的先进理念。
编者按:第十五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CICI2018)今天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今天上午举办的“CICI青年论文竞赛”是本次大会的热门环节,大会主席陈韵岱教授出席并致辞。主办方希望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为青年才俊搭建切磋技艺、彰显风采的舞台,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深入贯彻并推广精准医学的先进理念。参赛者纷纷表示,感谢大会提供这个既与同道交流、又接受各位专家学者教诲的机会,这令他们获益匪浅,也将继续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努力前行,期待作出更多成就造福临床患者。《国际循环》对参赛作品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席少枝:评估行PCI治疗的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非干预性临床研究:BRIC-ACS(I)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BRIC-ACS I期研究协作组,PI: 陈韵岱教授) 席少枝
P2Y12受体拮抗剂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缺血事件的同时亦增加出血风险。但基于临床真实世界的可以准确预测院外出血(PDB)风险的指标、PDB与院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仍是不明确的。
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真实世界的中国ACS患者PCI术后院外出血发生现状与转归,建立基于临床环境因素的院外出血风险预测模型。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我们连续募集来自全国29家具有代表性的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并对其进行院外1、3、6和12个月的随访;完成院外1年随访后我们分析了PDB与院外MACE的相关性、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不同DAPT策略对PDB的影响;建立了用于预测院外1年BARC≥2型出血评分,并进一步验证其预测价值。其中,PDB定义为院外1年内发生BARC≥2型(除外BARC4型)出血,院外MACE定义为院外1年内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或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出血与缺血终点事件由5~10名心内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判定。
在2381例(95.4%,2381/2496)完成1年随访的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中,PDB 和院外MACE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9%和3.3%,其中PDB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消化道(38.5%,45/117);对PDB与院外MACE的相关性分析发现,PDB独立增加院外MACE发生风险(7.7% vs. 3.1%,校正HR=2.59,95%CI:1.17~5.74,P=0.02);进一步对不同DAPT策略对PDB影响分析发现,与持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持续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患者PDB发生风险显著增加(4.4% vs. 8.0%,校正HR=2.05,95%CI:1.17~3.60,P=0.01),但是院外MACE发生风险并无显著性降低(3.4% vs. 2.0%,校正HR=0.70,95%CI:0.25~1.93,P=0.49);基于临床环境因素(包括:性别、BMI、既往消化道溃疡病史、高血压史、多支病变、基线血红蛋白、甘油三脂、LDL-C、持续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建立了BRIC-ACS出血评分,其可以合理的预测ACS患者PCI术后院外1年BARC≥2型出血风险(c-statistic=0.67; 95%CI:0.62~0.73),并且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糖尿病以及植入DES>2个的亚组患者中预测能力更佳(c-statistic>0.70)。
本研究的结论是,在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中,院外BARC≥2型出血与院外1年MACE增加呈独立正相关;建立的BRIC-ACS出血评分对于院外1年BARC≥2型出血风险具有良好鉴别能力,尤其在缺血高危风险患者中预测能力更佳;创新性在于,本研究是首个基于临床真实世界、专门针对出血风险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首次发现院外BARC≥2型出血与院外1年MACE增加呈独立相关性;建立院外BARC≥2型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将院外出血预警前移。
代建南:STEMI患者斑块侵蚀的在体预测因子——临床、血管造影和血管内光学相干层析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代建南
斑块侵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形态特征与斑块破裂显著不同。本研究旨在确定STEMI患者斑块侵蚀的在体预测因子。
研究前瞻性纳入822例STEMI患者进行罪犯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扫描。其中诊断斑块侵蚀209例(25.4%),斑块破裂564例(68.6%)。斑块侵蚀多出现在年龄<50岁的STEMI患者中,尤其是女性患者(P=0.009)。相对于斑块破裂,吸烟者发生斑块侵蚀的比例较高,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较少。斑块侵蚀主要分布于LAD(61.2%),而斑块破裂在LAD(47%)和RCA(43.3%)分布相当。与斑块破裂相比,斑块侵蚀更多的分布于血管分支附近(P<0.001)。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年龄<50岁,吸烟,无其他冠状动脉危险因素,单支血管病变,病变严重程度较轻,较大的参考血管,以及附近分叉与斑块侵蚀显著相关。在男性患者中,附近分支和吸烟是斑块侵蚀最重要的相关因素,而年龄 <50岁对女性患者斑块侵蚀的预测价值最高。
研究的结论是,斑块侵蚀是可预测的临床整体,与斑块破裂显著不同。同时应考虑斑块侵蚀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
刘刚:带危重ECMO患者跨越时空的距离:阜外医院ECMO转运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刘刚
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从最初的循环衰竭患者的支持治疗到后来甲流期间呼吸衰竭患者的支持治疗,发展到今天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ECPR,中毒患者抢救,危重患者PCI术中保驾护航等方面。很多原本不可能存活的患者赢得了恢复的时间和机会,最终康复或者过渡到心脏移植,全人工心脏等。极大的提升了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能力。
根据ELSO的研究,病例数量多经验更丰富的ECMO中心患者的生存率更高,结合我国医疗资源分配状况,采用大的ECMO中心辐射周边的“轮与轴”的模式是将来ECMO支持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发展方向。ECMO转运可根据距离,地形,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选择救护车,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来进行。虽然目前国内ECMO工作的开展已进入井喷阶段,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医疗水平的差异,呈现出一线大城市各大ECMO中心开展例数迅猛上升,救治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华东华南华中地区开始快速发展;西南和东北西北等地区大部分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局面。所以当前ECMO转运团队和网络建设工作尤为重要。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从辐射范围上来讲固定翼飞机续航更远,同时空间更大也更安全,适合呼吸/循环衰竭急重症患者的长距离转运,但对于国内大部分民众来说,ECMO费用已属较高,遑论飞机转运。而且我国发展航空救援依然面临诸多问题:空域管理能力、低空航图、机场/停机坪数量、国土安全、本土民用航空产业、成熟飞行员、医疗体制、分级诊疗、医疗资源、医护执业地、培训体系、行业监管规则、地面服务、管理水平、资金支持、保险、大众认知......等等棘手问题,期待将来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民众自身提高认识,民营企业及保险行业更多参与,共同努力提升我国的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水平。
李瑶: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治疗时的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李瑶
高血压是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近一个世纪的临床实践中,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在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然而,理想的降压目标目前仍然有很大争议。我们进行了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行为期9年的随访,探讨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血压目标值下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的变化。根据患者目标收缩压进行分组,分为收缩压130~140 mm Hg组、 <120 mm Hg组、120~130 mm Hg组及>140 mm Hg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目标收缩压>140 mm Hg组的患者,心肌梗死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而在收缩压<120 mm Hg 、130~140 mm Hg及120~130 mm Hg的三组患者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结论为,130~140 mm Hg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较为适宜的目标收缩压范围,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 Hg以下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继续将收缩压降低至130 mm Hg以下并没有更多的心血管获益,也没有发现“J”形曲线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