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争鸣]药物治疗亦或导管消融——房颤治疗应何去何从?

作者:  D.Packer  P.Kirchhof   日期:2014/7/22 15:22:03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日益发展的时代,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否真的已经过时?季夏六月,于法国旅游胜地尼斯隆重举行的CARDIOSTIM/EHRA EUROPACE 2014年会专门就此进行了专题辩论。在辩论会上,梅奥诊所Douglas Packer博士及英国伯明翰大学Paulus Kirchhof博士分别阐述了各自观点。

  正方: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必将过时

  Packer博士认为,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只是一些改变心脏离子通道的药物,一方面治疗效果并不是太好,另一方面还存在增加死亡率、致心律失常等问题。甚至有研究显示,其作用可能并不优于心率控制药物。而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房颤导管消融正日益完善,其手术成功率、安全性及有效性均不断改进,逐渐显现出独特优势。他强调,治疗房颤时应进行综合考量而非仅关注心律,未来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将为“房颤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孰优孰劣”带来最具说服力的直接证据。展望未来,预计到2016~2022年,我们将实现采用碳粒子而非射频进行消融,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终将过时。

  反方: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会过时

  Kirchhof博士指出,即使历经10年发展与完善后,目前房颤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也仅有75%。房颤其实是一种结构性疾病,电生理变化诱发房颤后可导致级联反应使心房快速发展纤维化。毫无疑问,消融治疗无法全面解决房颤所导致的纤维化及电生理问题。此外,导管消融的潜在并发症发生率非常显著,并可能会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脑损伤;术后积极监测不难发现,消融治疗后仍会存在无症状性房颤。而如果房颤持续存在,则消融治疗难以真正降低卒中风险。他认为,房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干预并阻止心房结构性变化的发生,而尽早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动作电位则有助于预防房颤复发。此外,房颤的治疗需要坚持个体化原则,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有些患者更适合行导管消融治疗,而有些患者则更适于行药物治疗。

 

版面编辑:白靖  责任编辑:侯丹丹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心律失常药物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